各位游客要注意啦!厦门装修网了解到,郑成功纪念馆因为整修,需要闭馆一段时间,时间从8月25日至9月5日。昨日,从市博物馆传来消息,为配合鼓浪屿申遗工作,位于鼓浪屿永春路73号的郑成功纪念馆,将进行陈列主楼内部实木油漆,在施工期间,展馆将暂停对外开放。
郑成功雕像放哪儿好呢?
何丙仲说,1981年秋,他跟着厦门市文化局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,在鼓浪屿东南寻找合适的地方,走了好几圈。最后,大家一致认为覆顶岩最好,但当时上面有驻军。经过沟通,部队很支持,听说要安置雕像,就把这里“让给郑成功”了。
何丙仲说,为了这个地点,他们还请教了地质部门的专家,询问在这里做雕像,花岗岩多少吨合适,会不会有问题。专家经过研究后答复,覆顶岩石头下面的基磐非常结实,而且是花岗岩,承重系数很高,没问题。于是1982年,雕像就正式奠基在了那里。
到考古所考察兵器,找剧组讨论服装
1981年,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厦门建立郑成功雕像,还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,成员有郑成功纪念馆馆长何文基等。雕像是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时宜女士设计创作的。
何丙仲说,当时大家为这尊郑成功雕像定调,要文武兼备,为此阅读了很多材料,听取专家意见,开了好几次会,还特意到十三陵考察武将石雕,到社科院考古所考察兵器。当时海政文工团正在演出剧目《郑和下西洋》,他们也过去看,并找剧组讨论服装设计的依据。
时宜当时画了20多张草图,有着不同盔甲、形象等。第二年,小组在空地上做雕塑,用石膏打磨制作雕塑样本,每个样本都有两米高。接着,又做了4尊石膏模型带回厦门,征求各方意见。有人说,手可以伸长一些,指向台湾,有人觉得手应该放在背后,还有人建议眼神可以愤怒一点。
最后的设计中,郑成功很是威武。何丙仲对时宜开玩笑:“你这么娇小,怎么创作出这么威武的郑成功形象?时宜笑着说,她不知道,那段时间,她读了很多关于郑成功的著作,深受感动。
625块花岗岩都有编号,用大板车拉上山组装
30多年来,郑成功雕像面朝大海,身披盔甲,手按宝剑,看起来威武得让人心安,它也确实很牢靠——用最优质的“泉州白”花岗岩石,由惠安五峰石雕厂与鼓浪屿建筑工程公司、厦门交通运输起重队配合制作施工。
625块石头很重,每一块都有编号,要过海、上岸、上山,只能用大板车拉,可不是平日鼓浪屿上的那种小板车,胶轮比较大。最后,将这些光溜溜的石头用纲绳提吊起来,像组装零件一样,在上下左右用不锈钢隼接,再用白水泥粘合牢靠。雕像中心柱是水泥柱子,中心柱有118条粗螺纹钢筋,钢筋打进石头基座足足3米深。避雷针就隐藏在“帽子”的上方,“盔甲”里也有接地装备。
最终,这一尊23层、由625块“泉州白”花岗岩精雕组合而成的大雕像,放在覆鼎岩上,临海而立,不仅成为皓月园中的主体建筑,也成为中国历史人物雕像中最大的一座。
乘坐小船海上远望,靠大哥大沟通定“个子”
怎么为雕像定高度呢?1982年,工作小组在覆顶岩上竖起一长杆,上面绑上布条,下面派人守着。另一队人带着特意借来的大哥大,乘坐小船,开到沙坡尾和胡里山炮台之间的海面上,在远处观测覆顶岩上布条的高度。
两边的人靠着大哥大,沟通不断,信号不好时,只能大喊大叫,不断调整布条的高度。一会上升,一会下降,最后在某一个高度时,感觉和周边环境特别协调,就大喊“停!停!”这个最合适的高度一量,是15.7米,也就定下来。
以上就是咱厦门装修网为您带来的相关资讯啦,希望郑成功纪念馆能够尽快装修完成,早日让前来的旅客一睹尊荣吧!如果喜欢小编带来的资讯,还请你们记得关注厦门装一网哦!